音乐,是反映情感的一种方式
对音乐的历史发展是这样介绍的: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,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、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。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,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,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;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,往往敲打石器、木器以表达喜悦、欢乐之情,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。
按这种说法,还没有产生语言的动物(如鸟类)鸣叫就是音乐,鸟儿通过歌唱来表达喜悦和爱慕。就这个层面来说,音乐就是一种抽象语言
探究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的历程也是音乐发展壮大的过程,到现在已经是分支庞大的体系。
在我目前看来,音乐语言和其他语言一样可以分成字词句段篇
字,就是CDEFGAB及他们的升降音;词,把各个音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形成词(小节),这些组合方式涉及节拍、速度等;句,由一个或多个小节构成乐句;段篇,整首曲子来表达思想
英语只有26个字母,音乐中的音及半音却相对较多(相对汉字来说还是很少了),流行音乐中常用就十多个
学一门有文字的语言方式不外乎听说读写,在音乐里也就是视唱练耳,不过读写是用五线谱这个专业的音乐书写方式,比起简谱,它能更方便准确地表达音乐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音乐语言的表达可以是任何物体,只要他能发出你想要的声音,吉他就是一件用来按演奏者意愿表达音乐的工具之一
工具的正确使用方式是由它的构造特点和人们的经验得来,但不是死板的,比如有人用嘴写字用脚弹琴。乐器的演奏姿势只为更方便地表现音乐,怎么好听怎么来,怎么顺手怎么来(其实这也就是规定姿势的目的)
目前国内学习吉他的大环境并不好,浮躁功利的心态造成现在的书报和网络把吉他快餐化,但明明音乐得细嚼慢咽才有味。卢家宏在指弹教程里说过:能够自在地弹出想要的单音,是一个音乐演奏者最基本的要求,无论任何乐器。可惜现在所谓的快速入门根本没有让人学习这点,我也不例外。
相信大多数人接触吉他时,很快就熟悉了第一把位的音阶(mi指型),弹了小星星、两只老虎、多年以前.....本来一切进展顺利,直到六线谱的到来,六线谱把耳朵的工作交给了眼睛做,让人很快领略了吉他的魅力,最终却是一个悲剧:弹响了和弦却唱不来和弦,弹出了旋律却唱不出旋律,就像你抄写了一篇英文却没懂其含义,解决办法就是重学基础
为了能熟悉指板并在琴上行云流水般弹奏,前辈们创造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(当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),像爬格子、五种指型
爬格子时有很多种组合方式,这种练习主要锻炼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,对认识指板音阶也有帮助
五种指型是吉他不同把位的音阶,有两个作用:一是同一个调性内当把位变化了之后各音阶的排布变化;二是套用同一指法在不同把位弹音阶以得到所需要的调性。最终熟悉后,心里就没有指型了,想要什么音闭着眼都能在指板上迅速按出来,还在条框里就表明没有消化掉指型。而为了达到熟悉整个指板音阶这个目的,可以“不择手段”,五种指型只是手段之一
评论